企业舆情

第三方服务商
价格:¥1.00元起  
服务商: zhangruinan
  • 产品介绍
  • 接口文档
  • 服务商
  • 官方客服

企业舆情资讯

企业资讯


接口地址:http://route.showapi.com/1991-1 (注意:接口支持https,更安全,但稍慢一些,你懂的。请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
支持格式:json
请求方法:HTTP协议,支持GET/POST方法。

二、请求参数/ Request parameter

非文件上传的POST时,enctype=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文件上传的POST时,enctype=multipart/form-data。 

1、系统级参数(所有接入点都需要的参数): 

参数名称类型示例值必须描述
showapi_appidString100易源应用id
showapi_signString698d51a19d8a121ce581499d7b701668为了验证用户身份,以及确保参数不被中间人篡改,需要传递调用者的数字签名。 可选,在url后带上appid和secret即可 
showapi_timestampString20141114142239客户端时间。 
格式yyyyMMddHHmmss,如20141114142239 
为了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重放攻击”,平台只接受在10分钟之内的请求。如果不传或传空串,则系统不再做此字段的检测。 
showapi_res_gzipString1或0返回值是否用gzip方式压缩。此值为1时将压缩,其他值不压缩。
...

2、应用级参数(每个接入点有自己的参数,当前接入点的参数见下表): 展开收起 

参数名称类型默认值示例值必须描述
company_kwString腾讯腾讯企业名称/简称
limitNumber1010单次返回条数
offsetNumber00返回内容开始位置, 默认0
start_dateString2019-01-012019-01-01开始日期
end_dateString2020-12-302020-12-30结束日期
...
请求示例:String res=new ShowApiRequest("http://route.showapi.com/1991-1","my_appId","my_appSecret") .addTextPara("company_kw","腾讯") .addTextPara("limit","10") .addTextPara("offset","0") .addTextPara("start_date","2019-01-01") .addTextPara("end_date","2020-12-30") .post(); System.out.println(res);

三、返回参数/ Return parameter

以JSON格式返回结果。

1、系统级参数(所有接入点都会返回的参数): 展开收起 

名称类型示例值描述
showapi_res_bodyString{"city":"昆明","prov":"云南"}消息体的JSON封装,所有应用级的返回参数将嵌入此对象 。
showapi_res_codeint0易源返回标志,0为成功,其他为失败。
0成功
-1,系统调用错误
-2,可调用次数或金额为0
-3,读取超时
-4,服务端返回数据解析错误
-5,后端服务器DNS解析错误
-6,服务不存在或未上线
-7, API创建者的网关资源不足
-1000,系统维护
-1002,showapi_appid字段必传
-1003,showapi_sign字段必传
-1004,签名sign验证有误
-1005,showapi_timestamp无效
-1006,app无权限调用接口 
-1007,没有订购套餐
-1008,服务商关闭对您的调用权限
-1009,调用频率受限
-1010,找不到您的应用
-1011,子授权app_child_id无效
-1012,子授权已过期或失效
-1013,子授权ip受限
-1014,token权限无效
 
showapi_res_errorString用户输入有误!错误信息的展示
showapi_res_idStringce135f6739294c63be0c021b76b6fbff本次请求id
...

2、应用级参数(系统级输出参数showapi_res_body字段中的json数据结构): 展开收起 

名称类型示例值描述
...
返回示例:{ "showapi_res_error": "", "showapi_res_id": "c603239df56f4072b7ebf2a0dede6da0", "showapi_res_code": 0, "showapi_res_body": { "msg": "success", "payload": [ { "pub_ts": "2019-05-28 09:37:00", "title": "腾讯58同城闪婚 为何58同城能被腾讯相中?", "content": "互联网圈中,八卦、绯闻、调侃并不少见。但这一次,58同城这个神奇的网站,神奇地绕开了大家的视线,与腾讯闪婚了。一切,毫无征兆,却又显得有理可循。那么,这样一个神奇的网站,究竟为何能够被腾讯相中,成为名副其实的小巨头呢?\n6月27日晚间,在这样一个世界杯无赛事的日子,58同城和腾讯联姻的消息成功刷屏,抢位。58同城和腾讯双方宣布:腾讯将以7.36亿美元现金投资 微信、手机qq、腾讯网、qq浏览器的流量支持,战略入股58同城,获得58同城摊薄后19.9%的股份。58同城和腾讯将互相成为本地信息服务领域的优先合作对象,共同打造下一代O2O本地服务。\n消息发布当夜,58同城股价大涨5.13%。下面,笔者将从腾讯和58同城在这次联姻当中,互得的好处来谈谈为何58同城能够腾讯相中。\n58同城能很好的转化腾讯移动流量\n互联网生意本质还是一门流量生意,腾讯除了微信、手机qq这两大移动社交流量重磅产品之外,浏览器和腾讯网的移动流量也是非常庞大。\n不可否认的是,当前百度在PC流量领域还是绝对的王者,58如若选择和百度合作,在PC流量分发上的确是能够获得很大帮助的。但在移动流量领域,腾讯的移动流量规模当属第一。有人说在京东最近宣布的618活动当中,并未对微信给京东活动带去的量有多大进行细则说明,微信的转化率并不高。\n诚然,腾讯虽然移动流量规模如今很是庞大,转化率并不见得高。但流量在,腾讯是缺少更为专业的服务商帮助他实现移动流量的转化,让流量更有价值。在我看来,对腾讯移动流量更好地进行转换的目的,也是腾讯此前入股点评和京东的重要原因。\n从长远角度来,58同城当前已经成为了全国最大规模的本地信息服务网站。天然具备的O2O基因,在传统电商失利,放眼本地连接服务的腾讯眼中,是很有吸引力的。能够通过让58同城负责日后腾讯大量用户的本地信息服务,至少比腾讯要显得成熟专业的58团队能够更好的实现腾讯移动流量的转化。\n甚至,对于58同城以服务商方式入驻腾讯大流量体系的做法,58同城近来发力的垂直领域(包括搬家、代驾),天生也具备了社交交流需求。在58大量基于本地的信息服务当中,服务过程当中能够提升让微信和qq的用户黏度。一方面,对于腾讯移动流量的损耗不会太大,另一方面还能够更好的转化腾讯移动流量,腾讯何乐而不为呢?\n58同城的中小企业资源对腾讯自主转化流量很重要\n最近一段时间,网上频繁出现微信要做OA系统,要为企业提供ERP服务的消息。在互联网圈中,很多消息的传播也都是有人有意为之的,腾讯要做微信式OA和微信式ERP的确有前景。但是,相比传统土豪级企业既有的OA和ERP,微信的企业级服务给他们带来的吸引力并不大,基于对数据安全等方面的考虑,他们宁愿花钱自建OA和ERP。\n这样一来,并不愿意耗费大量成本自建OA和ERP的中小企业们,就成为了腾讯要发展微信企业级应用的核心用户。58同城作为当前全国最大规模的本地信息分类网站,主要就依靠会员和平台推广两大业务盈利,依靠这样的盈利模式,58同城成功上市并取得股市佳绩的背后,是58同城对于中小企业资源的把控得到了资本市场的证明。\n58同城所拥有的这些中小企业资源,能够直接得帮助微信更好的开展企业级服务。而此前的广点通广告同样对于中小企业资源的需求很大。腾讯坐拥大量的移动流量资源,已经成为移动领域的流量大平台,通过自主对企业进行服务,实现自主的流量转化,都用得上中小企业资源,所以这也算腾讯看中58的一大原因。\n除了以上的两大原因之外,腾讯越来越向移动领域的“搜索引擎巨头”发展,其逐渐成为一个大流量平台之后,对服务商的筛选要求也会变得更高。58同城的本地生活服务,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特别是所谓的O2O浪潮下,会要比PC时代获得更好的发展。从腾讯入股点评,证明了腾讯对于本地信息连接的看好,58同城已经成熟的本地生活服务价值,是腾讯最为看重的,甚至是很多巨头也看重的。腾讯此次成功抱得58美人归,还是在卡位,妄图在其本地连接领域构建更强的竞争力。\n而对于58来说。58一直都想着要发展更垂直的细分领域。和京东点评的想法类似的是,成为腾讯系小巨头的58也将展开资本收购入股动作,更努力地提升自己在本地信息生活领域的竞争力。这样的节奏,对于很多还在细分本地生活领域发展的创业团队来说,也许是个好消息。\n作者:小谦,土豪网(http://tuhaonet.com)创始人,互联网观察员,微博@小莫谦,微信关注net1996.", "_match_score": "6.978556156158447", "url": "http://column.iresearch.cn/b/201407/678124.shtml" }, { "pub_ts": "2019-06-09 17:14:00", "title": "长着腾讯样的脸的美图,会不会有腾讯样的好命?", "content": "是的,就是美图,这家“渗透”了全球11亿终端设备的公司要赴港上市了。\n据说美图上市前融资阶段的估值已经约为38亿美元(约294亿港元),预期在年底正式上市时,其估值有望上升至50亿美元(约390亿港元),这一数据远超“独角兽”十亿美元的门槛。但好事总是多磨,褒奖之外总有质疑,这个拥有用户量世界前8用的美图是真的毫无想象空间,还是被部分人误读了他的价值?美图又真的能否将自己的资源转化为产能?\n在上市申请中,美图拟募资5-10亿美元。而上一家拥有如此规模在香港上市的互联网公司,正是腾讯。巧合的是,腾讯和美图有着诸多相似。\n相似的能力:海量用户、数据、产品矩阵和技术\n比如海量的月活,截至2016年6月30日,QQ月活跃账户数达到8.99亿,微信和WeChat的合并月活跃账户数达到8.06亿,QQ空间月活跃账户数达到6.52亿。而根据App \r\nAnnie的统计,以下载量计算,美图产品已经覆盖11亿台移动设备。还有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美图公司应用的月活跃用户数约为4.46亿人。\n数据上,腾讯掌握的社交数据、游戏娱乐数据自不必说,美图的核心影像应用则产生约56亿张照片,复合年增长率为71.7%。\n产品上,腾讯帝国现在几乎是无所不包,以QQ为起点,除延伸出游戏、门户、社交广告、视频影音、金融等自有业务外,还联动了点评、滴滴、京东等巨无霸。美图最初的起家业务是美图秀秀,现在也已基于美图秀秀的用户形成新的产品矩阵,既有美颜相机、潮自拍等工具矩阵,也有美拍这样的视频和直播内容平台,还有美图手机为主的智能硬件业务。\n除此之外美图在国际化和商业变现也与腾讯如出一辙,比如变现上美图参考腾讯剑走边锋,以前的腾讯是“打小学生的主意”,美图则是“赚女人的钱”。\n相似的遭遇:都曾面临变现困难、都曾感受到质疑\n从1998年11月,腾讯成立到2003年8月,腾讯才推出“QQ游戏”探索变现。过程中,QQ一直没有找到正确的盈利模式,甚至连靠倒买倒卖深圳与香港的电脑赚差价的生意都做过,收入还是负增长。并且,腾讯一直不被人看好,马化腾曾想100万卖掉QQ却没人要,2000年IDG投资完腾讯之后也一直忙着为马化腾的公司找下家。但IDG找过搜狐、新浪,后者由于对腾讯变现能力持怀疑态度,均予以拒绝。\n美图也是,从2008年10月,“美图秀秀”PC版正式上线开始,尽管美图在尝试比如在线广告、电子商务、直播及手游等各类变现方式,但目前美图仍处于亏损状态,主要还是靠美图手机盈利。\n这就难怪网友“微微梦想”提问:“现在的美图像不像十年前刚上市的腾讯”?\n所有的质疑,无非是在担心美图的产能\n自从落地硬件开始,外界对美图公司的质疑从没停止过争论,讨论的焦点还是美图这个拥有多款核心图片处理产品的线上流量帝国如何变现,即美图是否能将资源转化为产能。拆开看,也就是两个问题。\n一、到底是靠硬件赚钱,还是软件谋生?\n在招股书中,美图公司表示,目前拥有六款核心应用,包括美图秀秀、美拍、美颜相机、BeautyPlus(美颜相机海外版)、潮自拍和美妆相机,六款核心应用月活跃用户占美图公司月活跃用户总数的97.1%以上。 \r\n然而,尽管月活跃用户平均月收益由2013年度的0.08元增长至2016年上半年的0.22元。但如此大的用户数,对应的却仅有4.9%的收入,从现在看美图在在线广告、电子商务、增值服务等方面的盈利表现和世人期望的水平还有一段距离。\n于此同时,美图95.1%的收入却来源于手机业务。据美图招股书,2016年上半年,美图手机销量28.9万部,收入5.5005亿元,占比95.1%,每部手机利润为353元,这一平均利润率远高于国内各大手机巨头。\n由此也让世人对美图究竟是软件公司还是硬件公司提出质疑。但响铃认为单纯把美图定义为软件公司或硬件公司都不科学。就如把小米定义为手机公司、智能硬件企业、电商平台的之一,雷军都不会答应一样。因为:\n1、单纯以用户规模或盈利来源来定义公司本身就有失偏颇。就如腾讯拥有庞大社交业务,但目前已是全球收入最高的游戏公司。(据市场研究机构Newzoo预测,2016年的全球游戏收入规模将达到990亿美元,腾讯将独占13%左右。)我们用QQ、微信不花钱,就能说腾讯是游戏公司?事实上美图已从桌面端工具延伸到软硬件并发又进军游戏、直播。\n2、软硬件一体化是趋势,分开谈早是过去式。如今是产品矩阵打法的天下,这既是为聚拢用户,又是为在软件瓶颈期可通过硬件来变现,做双重保险。乐视收购酷派、阿里投资魅族,醉翁之意都不在手机,而是为自身生态建设补足短板。\n3、美图只是打着软件工具的幌子,无论软件还是硬件,转化才是王道。美图实际是以图片美化和美颜为切入点,从单纯app转向软硬件结合平台,最后围绕美形成商业价值链,而所有的模式或动作都是在探索商业化。\n所以软件硬件化才是美图的宿命,邓爷爷那句“不管白猫黑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对所有创业平台都能适用,美图更是。\n二、到底是纯工具应用,还是在玩图片社交?\n世人的第二个质疑就是把美图钉在工具路线的十字架叩打,认为:美颜工具不具备变现的逻辑闭环。响铃却想为所有的工具产品喊冤。\n1、以工具切入的打法是早已被证明过的。无论是360还是UC浏览器,他们无不是从侧翼绕开巨头,以工具切入最后建立起自己的产品帝国的。工具切入塑造的是在垂直领域的垄断,美图这步棋下的并不差,只是在变现能力上美图确实没跟上步伐。\n2、美颜这类刚需工具,并不是永远看不到付费的希望。比如以色列就有一家公司做了付费的美颜。尽管亚洲市场付费的意愿较低,但现在赚不到钱并不意味着永远赚不到,何况美图的国际化步子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而且需要看到:美图是唯一一家既主打美图类应用,又拥有独立手机硬件产品的。\n3、美图从来不止是个美颜工具,除了美拍直播、智能手机等产品,在招股书中,美图还透露将推出社交电子商务平台,进军零售市场,而游戏、VR等也都是美图下一步的棋子。所以美图实质是围绕美,针对女性以图片、视频为主要内容形态的社交公司。美图秀秀是其核心要件,但并不是全部,美图在其招股书中表示“凭借我们在美拍上的所取得的成就,我们计划将我们的核心影像应用转变为社区,以进一步提升用户活跃度与黏性”,你们可曾记得Instagram也是从工具转变而来。当Instagram被Facebook收购之后如今估值飙升到350亿美元时,这已然不只是Facebook的胜利,还是图片社交的胜利。\n4、我们可以预测:美图将从单纯的提供“工具”到提供“服务”转变。这和王小川的想法不谋而合,工具的功能用户可预期,价值也有限,而智能、个性化的服务就具有巨大的想象空间和更高阶的价值表现。美图现在做的是“先活下来”,再想“活的更好”,那提供超预期的“服务”则可能是美图一条值得探索的道路。\n“美颜经济”下,美图从名词变为了动词\n当下,自拍美颜正成为一个产业。英国《镜报》的一项最新调查数据显示,在16至25周岁的女性用户中,每天自拍的平均次数达到了三次,每次花费16分钟时间,每周累计的平均自拍时间超过5小时。艾瑞对美颜相机用户的数据采集也显示,91%的女性用户每天自拍2张以上。这些数据除了转化手机产品上,就是在美颜工具上。美颜成了现代人的新刚需,这也刚好戳中女性用户的痛点,甚至已有人把美颜、P图和日本化妆术、韩国整容术、泰国变性术并称为亚洲有四大邪术,而其中的美图就是很有“中国特色”的需求,美图已然从一个公司的品牌名变为一个行业名。\n令人欣喜的是,女人正是“美颜经济”的绝对主力,都说女人的钱最好赚,阿里帝国、唯品会、聚美优品等无不是盯着女人的腰包。在消费升级的当下,她们追求的还有体验的升级,所以奢侈品、化妆品、快速消费品等女性相关产品和美颜一样,都是女人们的挚爱。\n而这,恰好给了美颜产品机会,除了自营电商,即便是成为相关行业的广告服务商,也是一笔不错的买卖,至少相对于墨迹、UC、猎豹等工具,盈利的想象空间更大。\n美图的发迹是社交“信息瀑效应”的扩大\n也有人在问为什么美图能建立如此强大的产品矩阵,六款核心应用会不会有一天遭人遗弃。汤姆·海斯和迈克尔·马隆合著的《湿营销:最具颠覆性的营销革命》里提到的信息瀑效应正好给出了回答。\n信息瀑效应也称为“花车效应”,是指人们会认同某个群体形成的恐惧感或共同期望(无论正确与否),从而导致预言的自我实现,而这种效应反过来继续巩固恐惧感或期望的新一轮传播。\n美图的系列产品正是教育和训化了那批害怕丑、期望美的女人熟练运用各类美颜修图工具,使得美颜修图成为她们的必需品,而又进一步扩散到男人等其他用户群体中,“美图秀秀能美人”也就成为了她们眼里的事实,美图从而也建立起不可跨越的壁垒,并塑造出独一无二的社交价值链,让其他美图类app无法超越。即使那些爆红的app,如足迹、魔漫相机、疯狂猜图、天天P图等等,都没能撼动美图的霸主地位,根据艾瑞咨询报告,在中国主流社交网络上传的照片中,有约53.5%的照片经过了美图应用的处理。在App \r\nStore摄影摄像应用前十的榜单中,美图系app占据了5席。\n在此,美图不再是单纯的修图app,而释放出三种正向效应:\n1、凝聚效应:美图集结大量的爱美人群,并将她们对美的需求释放。\n2、辐射效应:修图工具带动了贴图、海报设计、美妆、自拍等各类延展美的产品的产生,于是美图贴贴、美颜相机、Beauty \r\nPlus、美拍、柚子相机、海报工厂、美妆相机、AirBrush、潮自拍、万能相机、美美小店等应运而生。用户在美图产品体系内自由转换跳转,一如QQ与QQ空间、QQ游戏间的链接。\n3、瞬间放大效应:这也使得修图美颜成为一种流行,美图工具的价值被瞬间放大,其他美图产品也从中受益。\n所以美图在成就自己的同时,也塑造出一个行业,而行业里的用户自然摆脱不了对美图的依恋,这或许是美图最大的价值砝码。\n身处互联网,资本关注的一直是将来时\n最后,我们还是得回到开头的话题:美图上市,资本市场会不会看好?尽管响铃也不确定股民们会如何选择,但可以确定的是:\n1、美图在商业化道路上的步子只会越来越快,即便不说VR等未被证实的方式,美图2017年上半年将要推出的社交电子商务平台就值得一看,这也是美图离钱最近的变现方式。如果在加上美图在平台化、国际化的发力,美图的商业化势必朝着多元化发展。\n2、资本的眼睛最雪亮,他们心里有杆秤。美图确实是亏了,不论数值多少,但对于资本来说,互联网企业的亏损到底有多重要?当年的腾讯,现在的京东无不是烧着资本的钱做着更大的梦。再说,股票市场不就是一场基于将来时的交易吗?资本看重的不是现在有没有盈利,而是未来能不能赚钱,是不是能建立壁垒、独占市场。短期的亏损在他们看来那是战略。\n另外还有一个必然的趋势:互联网社交从复杂、缓慢的文字社交正向简单的、快捷的图片社交和视频社交迈进,眼下,美图需要做的就是向“必然”前进,充分发挥自有优势,软硬结合、电商社交再衔接,那样将资源转化为产能未必是件难事,而美图上市也只会加速美图商业化的进程。\n总之,即便美图不是腾讯,就是美图自己,也未必没有机会。\n曾响铃,作家,资深评论人,\n[移动互联网+ 新常态下的商业机会]作者,\n微信号:xiangling0815\n重点关注SaaS/智能硬件/互联网金融/O2O/新媒体运营等", "_match_score": "6.978556156158447", "url": "http://column.iresearch.cn/b/201611/785610.shtml" }, { "pub_ts": "2019-05-28 12:01:00", "title": "从腾讯开放姿态看腾讯云的未来,卖身或是最好选择?", "content": "\n过去有一个说法,对创业者来说,只要被腾讯盯上的生意,结果都可能被取而代之,成为互联网大鳄前进路上的垫脚石。\n但经过3Q大战后,一篇“狗日的腾讯”的报道让腾讯在战略上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从过去的“事必躬亲”转变为“开放亲民”,换句话说,只要是腾讯不占竞争优势的业务,就会被打包出售出去,而腾讯则通过“二股东”的方式“垂帘听政”,虽然没有亲身参与其中,却能分享到行业增长的红利。从封闭到开放,这种战略上的开放之举,让腾讯摘掉了“全民公敌”的帽子,也从侧面印证了一个道理:腾讯并非在任何一个领域都是常胜将军。\n于是乎,人们热衷于猜测,在腾讯繁杂的业务板块中,下一块被甩出来的“不良资产”究竟是谁?腾讯云貌似已经在名单上挂名了。\n腾讯云会重蹈电商、搜索的覆辙吗?\n在云计算领域,腾讯云姗姗来迟,是一个十足的迟到者。微软的Azure、亚马逊AWS、阿里云三家公有云厂商鏖战多年后,腾讯云才加入战局,比阿里云晚了整整五年,哪怕是比百度云都慢一节拍。但腾讯云因为有“亲爹”做靠山,来势汹汹,一副要重整旧山河的姿势。就连很少露面为自家业务站台的马化腾都公开为腾讯云摇旗呐喊,还称腾讯云是互联网+基础设施的第一要素,是桥头堡级别的业务,是腾讯开放平台服务的基石。\n表面看起来,腾讯云一副要将竞争对手挤下云计算神坛的样子,整个2016年频频挑起价格战,去年底还砸入了巨资,在深圳、北京、杭州、上海等地机场打出广告,喊出了“刷新大数据世界纪录,引领云计算行业”的口号。但实际上,腾讯云作为云计算领域的新入局者,底气远没有对外的盛气凌人的姿态那么足,甚至可以说,腾讯云一边嘶吼,一边心里打着鼓。\n虽然腾讯云采取了高举高打的策略,以挑衅者的姿态自居,但在市场份额上并没有对等的表现。根据摩根士丹利发布的针对中国云计算市场的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公有云市场规模为20亿美元,其中阿里云占据了50%的市场份额,其后是微软Azure和亚马逊AWS紧随其后,两家份额总和不超过15%,腾讯云、百度云、华为云等追随者排名靠后,份额相当小。其中腾讯云也可能就停留在个位数水平,还不得不考虑到腾讯自家的游戏、微信、QQ及同盟军的滴滴、新美大等应用给腾讯云的加持,剔除掉这些因素的话,腾讯云真实的份额可能更小。\n这或许是腾讯云很可能会重蹈当年电商、搜索业务覆辙的最大诱因。\n将自己做得不好的业务卖给同行,换取单一大股东或超过20%的股份,或者直接投资某一风口领域排名TOP1位置的企业,拿“少量现金+微信、QQ的入口资源”,交换垂直领域领头羊企业的股权。这在腾讯和马化腾眼里,已经是轻车熟路。换句话说,过去是仗势欺人,现在是以财服人。与以往“全民公敌遭人唾弃”比,腾讯换了一种隐藏在背后当太上皇的低调玩法。\n这样的例子很多。2014年3年,腾讯将拍拍、QQ商城打包给了京东,并用微信和QQ以及电商入口资源为“嫁妆”,连带着2.15亿美元现金,成为了京东和刘强东的重要投资方,随后持续增持京东股份。而后腾讯又将SOSO搜索业务、浏览器、输入法卖给了搜狗,一路拿到了搜狗单一最大股东的身份。再有,腾讯投资新美大、滴滴等同样走了暗度陈仓的策略。这是腾讯的聪明之处:既然目标是为了跑马圈地,“皇军”还是“皇协军”,区别并没有那么大。\n回到腾讯云身上看,打包“出嫁”的可能性相当大。\n技术和时间成本是天花板,腾讯云短期难突破\n互联网行业里讲究唯快不破,所以只要时间窗口允许,巨头型的企业就能依托自身的用户和体量优势,碾压一切新兴创立者。在腾讯身上,微信、游戏等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但这也并非是铁律,腾讯虽然在社交、游戏及年轻人娱乐领域一股独大,但在电商、搜索、地图、O2O等领域,自主运作的模式几乎招招败北。而且随着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的融合,移动互联网进入“虚实融合”的下半场后,腾讯即使手握海量用户和流量,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撬动市场并挫败对手,原因是时间成本高企,互联网短平快的纯线上玩法很难奏效了。\n云计算涉及到线下公有云基础设施的选址、建设、调优,对外提供服务需要2-3年的时间周期,这是腾讯云短期难以跨越的。而且腾讯涉足公有云领域的优势在于腾讯的品牌背书,以及在PAAS中间层、SAAS应用层抽离出来的社交开放接口和能力。这的确是多数公有云购买企业所看重的一点,特别是传统企业正从软硬件的信息化阶段过渡到业务创新层面,移动化、社交化已然打破了商业边界,并带来了巨大的想象空间。但想象也仅仅是想象而已,实际上,腾讯在2B端的社交能力释放上,尚没有清晰的路径和规模化的应用落地。\n而且面向企业端的云计算领域并不像消费者服务那么简单,还有两点是腾讯云短时间内难以突破的天花板。一是2B业务是一个产业链和生态协作关系,甲骨文、SAP、微软、EMC、思科之所以在企业级业务领域屹立不倒,就在于其构建的数据库、中间件、ISV的体系是铁三角,是一个盘根错节的生态系统,并且形成了事实标准,很难一下子被打破;二是云计算具备一定的技术门槛,并不像游戏、视频等行业,其需要长时间的投入,除非采取大规模收购的方式,否则技术短板会长期限制其发展,毕竟技术从来都不是腾讯的强项。\n\n从云计算行业发展的历程来看,当前的亚马逊AWS是最光鲜的一家,如今AWS业务占据亚马逊营收不足10%,却贡献了超过一半以上的利润。但实际上,AWS最初的日子也并不好过,直到今天依然与微软、谷歌打得异常艰辛。再者,拿在国内公有云市场占据第一位置的阿里云来说,虽然在国内市场做得风生水起,甚至远远将AWS、微软Azure甩到了身后,但阿里云在存储、数据库、高性能计算、应用引擎等核心技术领域投入相当大,积累了数年,从基础设施到产品、平台化、生态化的演进,远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即使如此,阿里云仍然没有盈利。\n所以说,对腾讯云而言,看起来风风火火,声势浩大,但实际上罗马并非一天建成的,短板和不足正越来越多地暴露出来。\n与甲骨文合作是改变策略的信号?\n或许腾讯云感受到了压力,不得不采取“折中”的策略,以曲线合作的方式来弥补技术上的不足。而这并不符合腾讯在核心主航道上完全自主的霸道策略。\n去年9月,腾讯云与甲骨文正式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腾讯云将引入甲骨文完整的企业级云服务解决方案进入中国市场,包括SaaS、PaaS、IaaS三层云服务,相当于将甲骨文具备优势的云上数据库、中间件及财务、HR、销售、CRM等SaaS应用套件搬到中国来。而且更不可小觑的是,甲骨文平台上有数百家的应用服务合作商,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这一点上,微软、SAP等传统企业级服务平台模式同样如此。对合作方来说,与甲骨文、微软等合作,必须接纳整个体系,技术上的话语权很小。\n\n对此举,有人鼓掌,也有人扼腕叹息。一种主流声音认为,腾讯云看似是进攻的打法,实际上是变相妥协。退而求其次地接受甲骨文伸过来的橄榄枝,合作模式更像是光环新网与亚马逊AWS、世纪互联与微软Azure的翻版,本质上是因为外资公有云服务受限政策的紧箍咒,不得不找一家本地的落地运营商,属典型的代理合作模式。而之前腾讯云就与IBM全球的softlayer合作,实际上仅仅是IBM在全球的N个代理商之一。\n一系列动作的背后表露出的是腾讯云在技术和未来前景上不自信的态度。因为纵观全球云计算市场,无论是亚马逊AWS、微软Azure、阿里云、谷歌,无一不是走自主研发的路线。特别是在互联网模式冲击传统企业级服务市场节骨眼上,旧的产品、技术架构和服务模式正遭遇新的挑战,对新兴的云计算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自主研发能紧跟潮流,自然是最佳的选择。而腾讯云一开始就没有选择hard模式,采取了更为Easy的代理商玩法,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或许是给自己留了一条后路。\n所以说,考虑到种种迹象,看似“嘴硬”的腾讯云,如果用腾讯“放弃就是占有”的战略准则去衡量,除了游戏的现金牛和QQ、微信的流量中枢外,其余业务都不会一条道跑到黑。从战略上来看,腾讯云业务如果不能在3年内有所起色,难保不会走当年电商、搜索等业务“卖身”的老路。这虽说与当前腾讯云咄咄逼人的策略有些不合拍,也有些无情,但对腾讯这样的巨无霸企业来说,有时放弃才是最好的选择。", "_match_score": "6.978556156158447", "url": "http://column.iresearch.cn/b/201703/792910.shtml" }, { "pub_ts": "2019-05-28 09:56:00", "title": "手游五年,市场已经不是那个市场 腾讯仍然是那个腾讯", "content": "时光送走了盛大,2009年从中国网游第一的宝座走下来之后,盛大再也没有回到那个位置,结束了从01年到08年长达8年的霸权;时光送走了九城,《魔兽世界》之后,上海滩少了一个巨头,多了一段传奇;时光送走了五分钟,这家曾研发了“开心农场”的公司已经倒闭。\n以2009年腾讯走上中国游戏市场收入第一的位置算起,这已经是腾讯在第8个完整的财年当中,蝉联第一。\n3月22日,腾讯发布2016年Q4及全年财报,根据财报显示,其Q4游戏收入达到184.69亿元,全年游戏收入达到708亿元,其中手游业务Q4营收107亿元,全年营收384亿元。(手游全年营收腾讯年报未显示,由四个季度相加,其中Q1未在正式财报中透露手游数据,但电话会议显示为82亿元。)\n从端游到页游,再从页游到手游,每一次变革都伴随着一批游戏公司的崛起,页游上的三七互娱、游族,手游上的莉莉丝、银汉等等,但唯一不变的是腾讯那个市场第一的位置,无论端游、页游还是手游。\n以手游为例,在过去的这一年,翻看AppStore排行榜,前10的位置当中,腾讯占其四,网易占其四,看上去共分市场,但过去这一年网易在手游上营收179亿元,与腾讯相差了205亿元。而细致到单款产品,根据相关机构预测这两家公司头部产品《阴阳师》和《王者荣耀》,一个月流水约10亿远,一个是近30亿元。\n网易已经做到极致,但腾讯的位置依旧不可撼动,而当我们细致的去看整个2016年手游市场的变化,会发现,整个手游市场已经今非昔比,从渠道到产品,越来越迈入类端游的发展路径。\n一\n2016年是手游产业巨变的一年,这一年手游终于和端游完成了交接,以819.2亿元的营收超越端游,成为份额最大的细分市场;这一年手游正式结束了野蛮的成长步入成熟期,其59.2%的同比增长对比2015年的87.2%,2014年的144.6%下滑了不少。\n如果说这两个变化都是按照既定的轨道在走,并没有超出人们的预期,那么手游产业的另外一个变化来的让人措手不及,手游渠道开始迈向颓势,在《正在崩塌的手游渠道,手游正越来越像当年的端游?》一文中,我曾详细分析过其中的原因。\n在这股手游的渠道逐渐不再对市场掌握绝对控制权的背景下,毫无疑问的是手游发行商以及手游分发渠道受到了冲击,而对于手握微信、手Q、应用宝三大渠道的腾讯手游不能不说没有影响,微信、手Q不用多说,根据QuestMobile的数据,按月活用户计算应用宝也已经在中国安卓分发市场排名第一。\n以2013年8月《天天爱消除》登录微信为起点,腾讯在手游上便一直对市场有着绝对的控制权,一度AppStore排行榜的前10当中,腾讯占据9个名额。\n唯一的例外在于2014年的《刀塔传奇》曾登顶,在它下面的第2到第5位,分别是腾讯旗下《天天炫斗》、《全民飞机大战》、《雷霆战机》、《天天酷跑》\n最终,在腾讯强大的攻势之下,《刀塔传奇》在畅销榜待了4个月,腾讯系的《三国之刃》再次登上制高点。\n但是,从2015年开始,随着网易的《梦幻西游》的推出,手游市场开始出现重度化倾向,《梦幻西游》《热血传奇》等产品开始在榜单上持续霸榜。\n这个时候,丁磊当时所说的“无论是端游还是手游,都还是产品为王,当然二三流的产品对渠道的依赖会大一点,好的产品最终还是要依靠产品品质来吸引用户长期使用和提高体验”似乎正在手游上慢慢展现。\n这样的态势随着2016年网易的《阴阳师》的推出达到顶点,这款产品的成功架构于其产品所带来的口碑化的传播,而在腾讯内部《王者荣耀》PK掉了一款早于自己进入市场,并率先达到一个量级MOBA产品,彻底开启移动电竞的社交生态,似乎也在印证着产品与渠道之间关系的转变。\n二\n在很多人的认知当中,腾讯手游的成功很大一部分是架构于其渠道之上,在渠道走低之后即便是腾讯也会遭遇到一定的冲击。\n实际上,在2014年底腾讯的TGC上,我就问过当时腾讯副总裁吕鹏有关渠道可能会走低的问题,当时吕鹏的回答是这样的:腾讯的渠道是优势,但不是腾讯游戏必胜的优势,因为渠道不再为王,终究回归到比内容当中,腾的下一个阶段的核心竞争力是对游戏本身的理解、精细化运营和对用户需求的准确把握,这是成就腾讯游戏行业地位的核心原因。\n当时的手游,腾讯每发一款产品,只要登录微信、手Q就必定占据畅销榜第一,这样成功一定意义上让外界认为腾讯太过于依赖渠道。\n当我们从全球范围看待游戏产业,会发现类似腾讯这样的不在少数,最著名的或许就是暴雪,暴雪的成功一度是建立在其电竞产品之上,无论是《魔兽争霸》还是《星际争霸》,但伴随着暴雪在《魔兽世界》上所获得的巨大成功,暴雪开始将重心转移至MMORPG手游,《泰坦》的立项便是最好的证明。\n在2006年底,MMORPG最红之时,Roit成立了,而暴雪开始秘密进行一个名为《泰坦》的项目,一款不折不扣的MMORPG大作,并为此抽调了很多《魔兽世界》项目组的人员去协助。\n但最终,该项目历经7年,耗费众多人力物力之后,在2014年,暴雪亲自宣告放弃了,而在这段时间暴雪也错过了MOBA,一个沿袭自《魔兽争霸》编辑器带来的游戏。\n《英雄联盟》、《DOTA2》在全球的火爆刺激到了暴雪,现在的暴雪已经再次将重心回归到电竞之上,传闻中《暗黑破坏神》的电竞化、《守望先锋》的推出以及对《魔兽世界》竞速赛的认可。\n三\n市场的突变使得腾讯也开始了改变。\n《梦幻西游》在畅销榜前列的位置,一定意义上就是整个渠道开始受到冲击的缩影。而这当中腾讯从单品第一的位置滑落了其实是有一定失落的,2015年下半年,腾讯移动游戏接连推出的精品战略2.0到精品3.0,将产品和运营能力进行更加精细化的打磨。\n在腾讯2015年的UP互娱发布会上,曾发布60款的年度手游精品计划,而 2015年全年,腾讯实际正式上线重点产品31款(重点指的是登陆微信和手Q,发行测试中未算),上半年正式上线产品数为14款,原本的每月3-4计划缩减为了每月1-2款的速度。\n减少产品发布的节奏的同时,是聚焦爆款内容。财报显示在今年Q4腾讯手游营收107亿元,腾讯手游首次单季度营收破百亿,而腾讯给出的解释其中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是:于2016年底,《王者荣耀》的日活跃用户超过了5千万,创造了腾讯平台上的智能手机游戏的新纪录。\n根据腾讯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在去年10月份起日活用户超5000万,注册用户2亿。而在春节期间,日活用户一度达到8000万。另外,根据相关机构的预测,这款游戏最高的日流水接近2亿,月流水接近30亿。\n数据上的成功仅仅是一方面,更多的是《王者荣耀》的大爆发使得腾讯重夺iOS单品畅销榜第一,彻底巩固腾讯手游的形象,腾讯也真正再次回归不仅整体市场第一,单品也是第一的状态。\n这当中,《王者荣耀》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对腾讯对MOBA品类市场的精准把握,早在2013年的时候,我跟很多手游从业者在聊手游的时候,那个时候很多人就提出了有关MOBA手游会火,但直到2016年的腾讯的《王者荣耀》彻底占领市场,我也没看到有其他厂商推出什么像样的MOBA产品,即便是腾讯内部,也有一款类似的产品被PK掉了。\n所以,《王者荣耀》的成功,绝对不能忽视的是腾讯对游戏本身的理解和精细化运营上的功力。\n四\n现在回过头看,或许正是在“对游戏本身的理解、精细化运营和对用户需求的准确把握”这方面,让腾讯顺利的度过了依赖渠道造成的整个手游市场的中年危机。\n这也是腾讯之余渠道之外,往往被我们所忽视掉的一大优势,不仅仅体现在自研的《王者荣耀》一款产品上。\n在Q4能够获得107亿手游营收除《王者荣耀》的表现强势之外,腾讯解释的另外一个原因是:腾讯在角色扮演游戏中取得了持续进展,比如《梦幻诛仙》、《剑侠情缘》、《征途》以及《御龙在天》等游戏的成功。\n《梦幻诛仙》、《剑侠情缘》、《征途》分别代表了完美、西山居、巨人。\n在2016年的UP发布会上,我至今都记得当时现场参会者的震鄂,巨人、完美、金山西山居、畅游、盛大,五大端游巨头宣布将旗下王牌IP产品交给腾讯代理。\n要知道,在端游时代,这些厂商与腾讯相比有差距,但是都是属于一个层次的公司,是直接竞争对手。当他们选择和腾讯合作,对外界的震撼力是可想而知。\n这从侧面也直接体现了腾讯游戏在精细化运营上所取得的成功对这些厂商的吸引力,如果单纯的就是和腾讯在渠道上合作,你是太小瞧这些巨头对于游戏产业走势的判断了。\n2015年,盛大率先和腾讯展开了合作,旗下《热血传奇》手游和腾讯展开深度的合作,这款产品在2015年成为腾讯旗下唯一一个可以标榜《梦幻西游》的产品,其最高9亿元的月流水与《梦幻西游》的10亿元月流水相比,差距很小。\n事实上,在这款产品上线之前,经过了多次的跳票,根据游戏观察得到的信息,之所以跳票就是源于腾讯方面对于产品的要求,这款产品单是一轮的测试,就经过了分层十六层的用户测试,针对用户测试反馈意见和建议的修改,包括产品的打磨,包括付费流程、付费比例等等一系列的数据。\n《热血传奇》的朱玉在前,而2017年开始,腾讯和盛大又在《龙之谷手游》上再次联手,这款游戏在上线之后迅速引爆市场。\n腾讯平台有大量的ARPG用户,这些用户有很大一部分是在《龙之谷》之外的,这些用户需要什么,通过数据调研、数据分析、大数据去挖掘这些用户的喜好点。战斗视角的优化和多选择模式,以及电竞元素的挖掘,都是《龙之谷》手游在腾讯平台上的创新点。\n根据游戏观察的了解,在腾讯内部一直实行着这样的模式,产品上线之前由制作人带头,产品上线之后制作人的决策权重被运营数据和用户反馈稀释,甚至会由产品经理或发行制作人来直接代替。腾讯高级副总裁马晓轶在接受采访时也曾表示,“腾讯不是利用数据来做决定,而是利用数据来看清事实,利用事实再去判断我应该做怎么样的决定。”\n在乐动卓越在选择将《我叫MT2》交由腾讯代理时,其创始人邢山虎曾提到“我们在腾讯合作过程中,腾讯给我们看到的数据。单日新进用户200万+,平均每半个小时开一组5万人的服务器,所有核心运营数据基本上是随时可取,包括用户的付费、用户卡在什么地方。24小时为单位,留存数据全部提供,有些数据东西我们还做不到。数据提供非常快的核心原因是腾讯从端游、页游时代走过来,这套机制他们早就存在。在运营千款游戏的过程中,整合数据对于腾讯来说像日常呼吸的空气,是必备的东西,他们看任何问题会从数据角度看。”\n \n而在2016财报当中,腾讯也着重提到“通过数据挖掘,腾讯提升了现有游戏的表现并获得了对玩家行为更加深入的洞察”。很显然,腾讯的策略是通过数据分析吸引大量休闲玩家并逐步引导他们升级至中度和重度游戏类别。\n腾讯升级了自己在端游时代甚至是互联网领域的一门看家本事,对用户的了解,对产品的精细化运营,对数据的尊重,使得腾讯彻底开始摆脱了渠道走低这个大背景。\n对比整个行业59.2%的增长,腾讯手游在2016年对比2015年的213亿元同比增长80.28%,高于整个行业增速的背后是对市场统治力愈发的变强。\n2014年,腾讯手游以112亿元的营收占比中国手游市场40.8%的市场,但在2015年以213亿元其占据中国整个手游市场41.4%的市场份额,可以看到2015年的腾讯虽然数值在涨,但对整体市场的掌控并未加大,这一年是腾讯彻底被打醒的一年。\n到了2016年,市场份额上升为46.88%,这一场由依赖渠道所引发的中年危机腾讯已经度过,渠道在走低,但腾讯并未走低。\n或许对于腾讯手游而言,已经没有人可以挑战其位置,网易已经错失了机会。\n", "_match_score": "6.978556156158447", "url": "http://column.iresearch.cn/b/201703/794840.shtml" }, { "pub_ts": "2019-05-28 09:44:00", "title": "腾讯小米网易大战吃鸡游戏 未占先机的腾讯无奈只能落败!", "content": "最近,整个游戏市场都迎来了一场“吃鸡”狂欢。一边是“大逃杀”类游戏被抵制,另外一边却是无数玩家对其需求却不断加大。正因为此,当听说吃鸡游戏也将开始登陆手游市场之后,缺乏条件只能看着大家玩的手游玩家们,也在一堆冒牌“大逃杀”手游中寻找这伤害,大家也一直在等待国内大厂可以推出真正品质高的大逃杀游戏。\n\n近日,网易与小米旗下的“大逃杀”手游纷纷上线,网易旗下的《荒野行动》、《终结者2:审判末日》和小米的《小米强战》一经上线,便大受用户欢迎。目前这三款游戏分别占据了App store手游免费排行榜第一名、第二名、第四名的位置,其中网易旗下两款手游分别占据第一名、第二名以绝强的姿态打破了长时间排在第一的《王者荣耀》的神话。\n而国内游戏第一厂商腾讯公司,此前在《大逃杀》的代理权方面大获成功后,曾一度引起全国吃鸡游戏玩家都为之欢呼。可惜的是,截止目前为止,虽然腾讯已经放出CF资料片《荒岛特训》,甚至还正式宣布推出光荣使命:使命行动的消息,但原来这款游戏也只是开启预约测试,腾讯游戏至今没有正式推出一款广大玩家可以马上就玩的吃鸡手游。\n尽管如此,腾讯网易小米三大厂商的参与,也令广大玩家们感觉到非常兴奋,毕竟这意味着终于有品质不错的吃鸡游戏体验了。但对于小米网易腾讯甚至更多的游戏厂商来说,如何从这个市场赚到钱这才是硬道理,而关于这些,或许当前的情况就已经决定了腾讯在这个市场上占到太多优势。\n大逃杀手游注定成不了长期手游 越早入局越容易吸量\n首先,小谦先对整个吃鸡游戏市场做个简单分析,一切的结论也都是基于此。\n坦诚地说,在吃鸡热的背后,玩家对于“大逃杀”手游的需求是巨大的。一方面是“大逃杀”本身人气便高,连续31周占据了冠军宝座,同时在线人数已经接近了240W,在这背后是中国玩家贡献了一半的数量,本身的玩家市场便是巨大的;另一方面是目前PC端的“大逃杀”由于对于机器配置要求极高,并且目前国服没上线,卡顿,延迟,掉线成为家常便饭,现在又由于外挂猖獗,使不少玩家心生厌倦,渴望一款大逃杀的手游出现。\n这也是为什么,三款大逃杀手游上线不过一周便能超过《王者荣耀》,霸版App store免费畅销排行榜的原因。但是,大逃杀游戏注定难以成为如同王者荣耀一般长期火热的现象级手游,越早入局越容易吸量,为什么呢?\n一方面,“大逃杀”类游戏在国内的处境并不好,虽然有广阔的需求市场,但是有关部门已经开始明确声明了,不支持厂商做这种游戏也不支持主播与电竞比赛宣传这类游戏。没有有关部门的准许下,很多具备强大发行能力的平台也会对这类产品保持一定距离,毕竟谁都不想惹事。\n也因此,在发行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虽然有些厂商还是通过他们的手段拿到了游戏出版的合法批文,但却不能和其他常规游戏一样得到全国众渠道的全力支持,这势必会影响到整个这类游戏的持续火热。这一点,此前火遍全球的AR游戏《pokemon go》也有着同样的境遇,在当时,虽然也有厂商在有关部门明令禁止的情况下成功推出了产品,拿到了版号,但是不管是腾讯也好还是其他的厂商,又有谁真正在中国掀起了一股AR抓宠物游戏的热潮呢?吃鸡游戏因为和《pokemon go》同样的原因,发行方面备受限制。\n第二方面,现在游戏市场用户获取成本越来越高,之所以说整个2017年大半个游戏市场的公司都去做棋牌去了,核心原因也就是在于大部分的中小型游戏厂商都将资源砸入了变现能力更强,推广受众更广的游戏去了。\n在这一点,吃鸡游戏从长远的角度来说明显比不上棋牌这类刚需游戏,更何况那些处于灰色边缘的其他变现能力更强的产品呢?这也会让手握发行资源的厂商们,无法坚定力推吃鸡游戏的决心。\n而最重要的第三方面就是:“大逃杀”游戏由于其游戏本身的特性,本身就不适合小白用户,要让小白用户入门之后成为核心玩家并且持续充值,要做到这点整个大逃杀类游戏都不容易。\n要知道,在PC端,由于Steam和游戏价格还有机器配置的存在已经过滤了不少玩家,很多已经早已抛弃PC游戏的玩家难有机会长期体验这类游戏,虽然大逃杀的移动游戏出来之后,大量因为吃鸡热而跟风的玩家会进入这个领域,但由于这款“公平”的游戏让许多新手玩家会一进去便“落地成盒”,几乎无法存活到真正高手要开始对决的时候,对于这部分玩家来说,这可以说是没有丝毫游戏体验,大大地影响游戏的积极性。\n试问,一款一进去就玩得不high的游戏,你会为止付费吗?也因此,因为吃鸡游戏的玩法限制,这注定不是一个低门槛的游戏品类,完全和手游市场当红的SLG\\MOBA类游戏有着天壤之弊。\n因此,对于这样的一类游戏,,不管是腾讯还是网易小米也好,越早在吃鸡热的过程中入局吸量的厂商,就越能在这个市场中掌握前期优势,沉淀后期那些真正的核心玩家。这款游戏也注定难以成为王者荣耀一般长期火热的现象级游戏。既然是越早入局就越好,但实际上整个国内的吃鸡游戏市场谁赢得多呢?\n网易旗下“大逃杀”手游登顶 小米枪战虽屈尊其下但小米收获颇丰\n在“大逃杀”手游这一场战争中,首先入局的便是网易与小米两家。作为首先入局的两家大逃杀手游。一方面是雷军为其亲自站台的《小米枪战》,一方面是网易旗下的《荒野行动》与《终结者2:审判日》。三者在“大逃杀”手游当中无论是质量,还是玩法都与“大逃杀”是近似的,也是他们能一度占据APP免费排行前列的重要主因。\n在小米与网易的这一场战争中,由于《小米枪战》在上线时频频出现卡顿,手机配置准入门槛过高的原因,有一大部分玩家感到失望,而网易旗下的《荒野行动》与《终结者2:审判日》则顺利渡过了这一层坎,获得了高流量与高口碑双重收获。\n网易更是凭借两款“大逃杀”手游的登顶,在美股价更是上涨了10.46%,总市值也突破400亿美元大关。这可以所是网易的一次巨大的成功,在《阴阳师》功败垂成之后,网易在“大逃杀”手游战场上取得了完美的胜利,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毕竟股价提升这带来的可是真金白银的增加。\n而《小米枪战》即使有雷军亲自为其站台,著名主播陈一发也为其打广告的,但是由于游戏本身的一点差错在与网易的正面交锋中落了下风,暂时只能屈居其下。尽管如此,小米也凭借着小米枪战,成为了此次吃鸡游戏中最大的明星,小米也成功为其品牌和这款游戏吸引了大量的流量,这对于小米游戏以及小米其他品牌类产品带来的价值,也是非常巨大的。\n失去市场先机后 腾讯在“大逃杀”手游上只能落败\n而除开网易和小米之外,腾讯战果就显得有些寒酸了。拥有“大逃杀”国内正版版权以及巨大流量背后的腾讯本应该能在这方面拔得头筹。但是由于腾讯自身没有同步自研并推出自家的吃鸡游戏,这让他错失了这一步良机。在之前,腾讯将重心完全放到了《绝地求生》的国内代理上面,没有及时让自己工作室出类似的手游产品以至于造成这样被动的局面。\n现在《绝地求生》在国内的地位实属尴尬,这和《pokemon go》正版至今都没有进入国内市场的境遇有的一比。在这样的情况下,腾讯什么时候可以正式拿出他代理的《绝地求生》,这个时间还是个大大的问号。\n那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吃鸡游戏这个市场谁先进入谁就占领了一步先机,在如今网易与小米在领先一步的情况下,如果这两家的产品可以在玩家群体中创出良好的口碑,哪怕腾讯现在正在紧锣密鼓地自研吃鸡游戏,但失去先机的腾讯想要打一波翻身仗是无比艰难的。\n如今,虽然腾讯也频频放出烟雾弹,将重心重新转移到了“大逃杀”手游上,但是烟雾弹的背后却是《CF》的资料片《荒岛特训》,让不少对与腾讯抱有期望的玩家也失去了信心。并且与网易相比,腾讯在玩家中的口碑一直备受争议,如今想要后发制人,依靠CF的魅力与吃鸡的结合推出的这一部资料片在如今“大逃杀”手游三方争霸的情形下又能掀起多大花浪?\n于是乎,在烟雾弹备受玩家讨论的同时,腾讯在推出《CF》的资料片《荒岛特训》同时,在2017年11月8日凌晨也推出了 “大逃杀”手游《光荣使命》,但目前这款游戏根据官方的信息显示,依然还是处于预约状态,最近几天要成功上市已经不太可能。\n基于此,在吃鸡游戏这个市场,网易与小米已经肯定取得了先机,在评论之下也是一片宣传《荒野行动》与《小米枪战》的玩家,显然这两款游戏在“吃鸡”玩家中已经取得了良好的口碑,并且开始发酵,向外围蔓延。腾讯如今才迟迟进入“大逃杀”手游市场很显然落入了下风,在网易与小米的包围下只能无奈落败。\n作者:小谦,互联网观察员,微博@小谦笔记,微信联系小谦笔记,私人微信请添加net1996。\n", "_match_score": "6.978556156158447", "url": "http://column.iresearch.cn/b/201711/814866.shtml" }, { "pub_ts": "2019-05-28 20:53:00", "title": "腾讯出了一套“腾讯字体”", "content": "这是腾讯的新大楼——\n\n当然,你已经见过了。\n但让我们把镜头再拉近一些——\n\n可能一些细心的同学已经发现了,腾讯LOGO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n变化的过程,是这样的——\n变化的关键,是更现代、更协调、更动感。\n就在昨天,基于同样的设计理念,我们发布了“腾讯字体”( TTTGB-Medium ) ,收录 6,763 全形汉字,以及拉丁字母、希腊字母、日文平假名及片假名字母、俄语西里尔字母,共同呈现一致的视觉美感。\n腾讯字体由全球知名字体公司 Monotype 的字体设计师小林章提供指导,字体设计师许瀚文主导中文部分,日文字体设计师土井辽太负责日语假名设计,拉丁文字体设计师 Steve Matteson、Juan Villanueva 也参与了汉字以外的字型设计——是一群大牛们的心血结晶。\n昨天,他们也来到腾讯公司的发布会现场,介绍这套字体背后的故事。\n\n这套字体最不同寻常的地方在哪里?\n全,部,是,斜,体。\n更准确地说,这是第一套完整支持 GB 2312-80 简体中文编码字符标准的“真?斜体”。\n其实,腾讯一直以来都对斜体情有独钟,原先的斜体 logo 就用了19 年之久。斜体有一种向前的意味,自带动感和速度感,是一种奔跑的姿态。在我们看来,这体现了腾讯一种带领科技潮流的信心和梦想。\n但是,设计斜体汉字,是特别难的一件事。\n如字体设计师许瀚文所说,在汉字的历史里,“斜体”这个概念从未出现过。从篆书、隶属、楷书,到行书和草书,整体上来看,整个汉字还是平的(正的),重心线也还是垂直的。\n斜体带来的另一个挑战是空间布局。不少汉字的左右空间是不对称的,简单粗暴地把它弄斜,汉字的结构就会不稳,甚至坍塌。\n最终敲定的方案是:汉字的视觉倾斜度为 8°,辅以一定的视觉修正,内白设计成平衡均匀,中宫也是以平均为主,确保能够像其他中文字型般使用。为了配合中文,拉丁文字的视觉倾斜度为 10°,\n为啥是 8°?因为设计师们发现,7°太死板, 9°又太倾斜有点站不住脚的感觉,8°简直就是个黄金数字啊!就像下面这张图——\n\n现在知道了吧,不是强迫症,当不了好设计师......\n当然,除了斜体,腾讯字体还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切角。\n\n这也是个难题——汉字的数量太多了,且形态千变万化,在一个笔画上加斜角特征的话,会导致有些字笔画变短,或者重心不稳,甚至会影响辨识度。\n最后,设计师们定了一套基本规则,在充分衡量了字体的视觉平衡性以后再加上切角,比如说在非重要笔划的末端、横笔的两端、竖笔的顶部等。\n这些特征并没有被运用在所有笔画中,但正是这些细节,使得这套字体多了一些个性。\n同时,为了紧贴腾讯国际化发展的需要和海外市场的诉求,这套字体也有完整的日文版和拉丁字母版。\n\n(日文假名)\n(拉丁字母和阿拉伯数字)\n想了解更多背后的故事?戳这个视频——\n目前腾讯字库不支持对外授权,日后会作为腾讯品牌标识的标准字使用,也可以作为广告宣传,网站的标题等,强化企业形象的塑造。\n我们希望,这套字体所蕴含的创新性和冲劲,能够真正融入我们对产品和服务的运营中,并通过这种视觉的表达,传递给用户。\n也许一套字体,并不能为一切带来太大的改变。但我们希望,更多的人可以发现,蕴藏在一套字体里的视觉力量和美学感动。\n毕竟,一个个美好的文字,就是一切美的起点。\n来源:腾讯\n来源:卢松松博客,欢迎分享,(QQ/微信:13340454)\n", "_match_score": "6.978556156158447", "url": "http://column.iresearch.cn/b/201711/815809.shtml" }, { "pub_ts": "2019-03-11 14:28:00", "title": "富途上市:最腾讯的腾讯系公司", "content": "富途用户可以在富途牛牛App上交易富途股票了!\n2019年3月8日,腾讯又收获一家上市公司:国内首家互联网证券平台富途证券母公司富途控股登陆纳斯达克,其上市打破了最近一年来中概股上市即破发的魔咒,开盘大涨23%,盘中股价一度飙涨45%,最终收报于15.32美元,较IPO发行价12.00美元/ADS上涨27.67%,最新市值17.09亿美元,盘后再涨2.68%。\n\n富途2012年就已成立,是中国移动互联网证券的先行者,上市也是其成人礼,罗超频道(微信ID:luochaotmt)专程飞越15个小时前往纽约,跟着庞大的富途敲钟团观摩了这场盛大的仪式,富途创始人兼董事长李华在IPO仪式结束后,接受了媒体的专访,谈了许多新的话题。\n\n3月8日盘前,中概股普跌,外界对富途表现并不乐观,当天标普指数下降0.21%,可以说是平淡的一天。不过富途上市当天的表现却在中概股中十分亮眼,甚至也成为整个美股市场的热门话题。\n为什么上涨如此多?除了投资者对富途的看好外,12美元的定价很重要,李华透露,12美元价格是在与投行沟通后敲定的,很多认购者都认为这是良心价,他自己也明知是“低价”而故意定的。\n能够在富途牛牛App上买富途股票一直是很多富途用户的愿望,将美股打新当成重要项目的富途牛牛App这一次也提供了富途股票的打新。李华表示,他定价考虑最多的地方就是让参与打新的富途客户,以第一天收盘价来计的话能够挣到钱。\n\n去年李华参加腾讯CEO分享会,其中有腾讯投资的上市公司分享环节——截至目前腾讯系上市公司已有超过20家。通常来说,企业上市都希望卖高一点以更多融资,投行则希望定低一点更好卖,以完成上市目标,去年很多公司上市都比较容易卖一个好价钱,但Martin(腾讯总裁刘炽平)在分享时有一个观念对李华影响很大:要让投资人在“桌子上见到钱”,即给他们回报,上市第一天往往会有前期投资人要走,一定要让他们得到回报,基于这一逻辑,李华不希望富途会破发。\n融资也不是富途IPO的第一目标,商业模式清晰的富途在2018年就已实现规模盈利,招股书显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富途以8.11亿港元的营收实现扭亏为盈,2016年至2018年收入复合年增长率达205%。净利润则从2016年的亏损9847万港元收窄至2017年的亏损810万港元,并在2018年实现净利润1.385亿港元(合计1769万美元)。因此,富途也给外界感觉“不差钱”,其上市最核心目标是希望强化品牌和透明度,以增强C端用户和B端客户对富途证券信任感;其次是助力美国业务。\n\n因为美国是最大的股票市场且华人投资者众多,富途控股正在强化美国地区业务,拿到美国券商牌照后针对美国市场推出了一款App叫MooMoo,IPO前获得了GA泛大西洋投资集团7000万美元融资,以及在港股和美股间最终选择美股上市,都有出于强化美国市场的考虑。熟稔股票资本市场的李华,也知道股票首日破发还是大涨在资本市场的不同意义,如果大涨就会成为一个话题,得到更多资本市场投资者的关注和好感。\n李华让外界熟知的另一个身份是腾讯第18号员工,在早已财务自由且成为腾讯中干后,他选择了裸辞。作为一个股票投资者,李华发现投资港股/美股有大量的痛点,比如开户麻烦、资金进出不便、交易行情不稳定、软件交互很粗糙、客户服务漫不经心以及收费非常高等,其中很多都是产品和技术可以解决的问题,在腾讯时形成的产品思维,让李华想去创业做一个更好用的港/美股投资App。\n当时,李华阅读了一本记录美国证券佣金折扣模式鼻祖嘉信发展历程一书——《颠覆者:嘉信公司重塑华尔街证券经纪业规则》,进一步坚定了其做一款互联网产品来改变港股/美股投资现状的决心,基于佣金折扣模式,1971年成立的嘉信已成为美国个人金融服务市场领军者,最新市值579亿美元。\n当然,这很难,相对于一般的互联网或者App创业更是难上加难,富途创业早期也曾遭遇融资失败甚至面临资金链危机,有着所有创业者面临的烦恼。\n李华没有任何金融行业从业背景,而做证券最依赖的是牌照。不过,微信签名是“做正确的事而不是容易的事”的李华,并没有知难而退,他最先没有选择最容易且看上去最合理的“购买牌照”的路径,而是从0到1去申请牌照,以便在这个过程中与监管层深度互动,李华亲自去参加香港证券牌照的考试,甚至通过了股票交易的所有考试,最终因为没有证券行业从业经验而卡住,但整个过程受益匪浅。\n作为互联网老兵,技术研发本身不应该是什么问题,然而系统做出来要跟交易所对接,哪怕只是提交测试验证,都要通过证券公司或者行情系统供应商的身份,遇到这些问题,李华先通过朋友圈(那时候的QQ群)去想办法,一边有在互联网从业多年积累的大量高端人脉,另一边在操盘股票时有大量的证券行业资源,“关键时刻总能找到人帮助自己,很神奇,也很幸运”。\n当富途在2014年拿到腾讯领投的A轮融资后,行业发现港股/美股证券交易与互联网结合这条路可以走通后,大量的玩家涌现,在互联网金融大潮下,互联网证券一度成为风口。\n在李华看来,互联网证券本身不是什么新鲜概念,美国2000年就曾出现过一批,当时中国互联网创业流行Copy 2 China,一时之间中国出现了大量的模仿者,在人民网2001年的《网上交易重写中国证券业版图》一文中曾有详细报道,如1997年前后推出的和讯网(www.homeway.com.cn)、证券之星(www.stockstar.com)等为代表;2000年前后面市的Stock2000、赢时通(www.yestock.com.cn)和全景网络(www.p5w.net)等著名财经网站,都切入了证券交易。然而当时做互联网证券的更多是希望将美国走通的模式装载到中国,却没有结合中国资本市场的实际情况。\n\n移动互联网证券创业热潮同样有这样的“追风口”性质,富途的动机和初心都是解决问题,其创始团队是典型的产品人出身,整个富途具有强烈的产品气质,李华说“不敢说会改变世界,但一定有着改变事物的动力——生活中发现不美好的东西,还是会琢磨一下,我有没有办法,会有一些想要去改变它的冲动。”\n围绕前面所说的美港股投资痛点,富途平台的一条路是产品技术层面、运营层面用互联网思维做,不断做的更加安全、准确、稳定、快速和好用,进而可信任、可依赖;另一条路则是从0开始去拿牌照,不断优化开户、入金、交易等流程的体验。\n我本人也是富途牛牛的的用户,在用富途前面接触了多家港股/美股证券平台,然而都在开户和入金这道关被卡主,富途则想方设法消除了投资人的关键障碍。就体验而言,相对于传统证券公司App,富途牛牛更像是一个互联网公司打造的App,不只是简单好用易操作,也有许多社区、内容和服务闭环上的创新。\n正是因为富途在用户体验上做得更好,使其在众多同类玩家中脱颖而出,招股书显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其拥有560万注册用户,其中包括超过50.2万已开户客户及超过13.2万的有资产客户,2018全年交易额达9070亿港元,其中大部分都是TMT(科技、媒体和通信)或者金融行业从业人员,他们每天平均停留时间达到26分钟,平均打开次数20次。\n\n富途与很多互联网证券平台还有一个很大不同是持有香港、美国的证券公司牌照,有用户也有客户,一切都是基于牌照开展业务,进而直接管理资产可以通过利息等模式将投资客户价值进行深度变现。\n反观介绍型券商,则只是连接证券公司与投资者,将信息+资产透传到证券公司,这一模式对上游证券公司依赖非常大,且商业模式单一,很难将用户深度变现——导购网站和电商平台有云泥之别。\n富途招股书显示,其收入主要来自交易佣金及手续费收入、利息收入以及其他收入(IPO认购服务等企业服务收入),并实现逐渐多元化以及比例优化,2018年,上述三项收入的占比分别是50.3%、44.4%和5.3%。其中交易佣金及手续费收入占比降低,融资融券利息和存款利息显著提升。截至2018年12月31日,利息收入为3.606亿港元。\n富途在众多互联网证券公司中脱颖而出,核心原因就是一边围绕产品将体验做到极致进而吸引投资人青睐,另一边则是走牌照路线进而有更加健康多元的商业模式,以及业务扩宽空间,这一点,马化腾的评价可谓是鞭辟入里:“富途团队有着良好的互联网基因和产品技术能力,关注用户体验,在金融方向上也表现出很好的学习能力”,马化腾曾表示,“富途团队坚持务实、专注、深度地去构建和提升产品力,从而打造出自己的专属核心竞争力,并因此为广大港美股投资人群所喜爱。”\n李华也表示,富途在行业里面应该是科技和金融能力相对平衡的,即知道互联网产品怎么做,也知道金融业务如何做。证券交易App不是信息或者聊天App,不允许出错,富途做到的是既有互联网产品的快速迭代能力,也可以让互联网产品适合严格的金融业务场景,可以说是跟一般互联网产品的迭代方式一脉相承,但运维方式却截然不同,形成了独特的产品方法论。\n2018年以来,腾讯系收获了大量上市公司,除了富途,人们耳熟能详的就有拼多多、趣头条、蘑菇街、美团、腾讯音乐娱乐集团,根据罗超频道不完全统计,腾讯系上市公司已超过20家。从2014年起,腾讯连续三轮领投富途,现在腾讯依然持股38.2%成为最大机构股东,李华则是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51.7%绝对控股。\n跟许多“腾讯系”公司不同的是,富途证券创始人李华是腾讯早期员工,正是因为此富途有很强的腾讯基因,特别是马化腾所说的“产品力”,在专访李华时,他谈到最多的也是产品,用户、需求、痛点、迭代,都是高频词,即便是谈到金融问题,也会从产品维度去阐释,站在用户层面去思考,比如为什么定价12美元?他给出的答案最重要的还是考虑到打新客户的体验感知。\n李华本人也是富途牛牛App重度用户,从采访可以看出他对股票投资本身充满热情,他甚至丝毫不介意向媒体晒出自己的实盘测试账户,以展现富途产品,很多涉及资金相关的功能,李华都是用自己的资金去实盘验证,以确保没有问题,虽然只是一个测试帐户,我也偷偷留意到其投资战绩,五年超出了10倍收益。\n让富途在众多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的核心原因,正是“关注用户价值”,这一点我们从微信、QQ等成功的腾讯系产品中都能找到同样的答案,“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道出了腾讯系产品理念的核心,也融入到腾讯系公司包括“单飞的企鹅(腾讯离职员工)”身上。正是因为此,我才说富途是腾讯系公司中“最腾讯”的。\n\n作为腾讯整个生态布局的一部分,富途控股与腾讯也有深度协同。或许是因为近水楼台先得月,富途与腾讯的协同给我的感觉是,比所有腾讯系公司都要协同更深,且方式截然不同。\n与很多被腾讯投资公司去占微信九宫格入口或者薅腾讯流量羊毛不同,富途虽然也在QQ钱包/浏览器、微信搜索等入口出现但却没有将流量放在第一位,李华认为,“此前腾讯对富途最大价值就是,允许我们使用其品牌,为富途去背书。”\n作为一个新锐互联网券商,要让用户将数十万甚至更多资金转入,信任是个很大的问题,原来老有客户不信任。在得到腾讯品牌授权后,在富途牛牛的App启动界面,富途官网介绍等处都会展示腾讯投资,其中背书价值不言自明。\n腾讯云则给富途提供了一张弹性、低成本的全球基础IT网络。在A轮前,李华曾经因为服务器问题差点崩溃,甚至深夜驾车往返多个城市去解决机房链路中段问题,基于腾讯云架构后问题迎刃而解,即便现在有如此庞大的业务量,但富途服务器运维人员只有几人,因为基于腾讯云而大大提高了IT基础架构的能力、效率和弹性,未来业务量即便再扩大十倍也很轻松。\n腾讯在管理上也给了富途许多支持,此前腾讯管理支持部服务富途两年,帮助其建立薪酬服务体系、长期激励体系、职级晋升体系甚至企业文化,富途大学培训体系也是腾讯协助建立,李华认为腾讯有很多经验和认知的沉淀,腾讯将这些软实力开放出来让创业者受益。\n与只是投资不同,腾讯与腾讯系公司一直强调业务融合,“将半条命交出去”,而富途应该是腾讯与被投公司协作的一个标杆,富途在招股书中称“与腾讯的合作为我们带来了重要优势”,两者的合作还在深入,2018年12月,富途控股与腾讯达成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通过腾讯在线平台进行内容、云、ESOP服务及管理、人才招聘和培训等领域的合作,未来双方将进一步探索和寻求更多合作机会,在金融科技相关产品及服务开展潜在合作,拓展双方国际业务布局。\n\n国际化、用户服务的闭环,从证券到金融科技的延展,都是富途控股在科技未来的重点方向,富途正在强化内容社区的PGC模式,将帖子更名为专栏,因为要做交易的闭环,就要满足用户行情、交易、资讯和社交需求;富途会拿到更多牌照,给用户和客户提供更多闭环的金融科技服务,上市对于富途来说只是起点,而不是终点,正如李华在IPO仪式上致辞时的寄语:“去看远方更美丽的风景”。\n", "_match_score": "6.978556156158447", "url": "http://column.iresearch.cn/b/201903/857880.shtml" }, { "pub_ts": "2019-03-29 11:22:00", "title": "Naspers要和腾讯“分家”,但依然摆脱不了“腾讯依赖症”", "content": "\n\n做大做强几乎是所有公司的追求。但腾讯大股东Naspers却深受困扰。\n\n因为在约翰内斯堡证券交易所所占权重过大,南非传媒巨头Naspers决定将其国际投资剥离,并在阿姆斯特丹的泛欧证交所(Euronext Amsterdam)上市。据称这些资产价值超过1000亿美元。\n\nNaspers将拥有这家新上市公司75%的股份。该公司目前尚未命名,预计将成为欧洲上市的最大消费互联网公司。预计上市工作将于2019年下半年完成。\n\n此次分拆中,最大的资产将是Naspers在中国互联网巨头腾讯中的股份。自2001年起,Naspers开始买入腾讯股份,最终这成为有史以来最赚钱的科技投资之一,并使其成为非洲市值最高的公司。\n\nNaspers持有腾讯超过30%的股份,价值超过1300亿美元。然而,在约翰内斯堡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这家南非媒体巨头市值约为1000亿美元,甚至低于其在腾讯所持股份的价值。Naspers的最新举措也旨在扭转这一局面。\n\n\n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Naspers成为印度最具侵略性的投资者之一,该公司在Swiggy和教育科技公司Byju's部署了10亿美元投资。\n\n腾讯也跟随其“导师”Naspers的脚步,早在2013年就进军了印度创业生态系统。\n\nNaspers媒体关系总监Shamiela Letsoalo 表示,“我们仍然认为印度是一个非常激动人心和重要的市场,这一宣布(引者注:剥离国际业务在欧洲上市)不会改变这种观点,也不会改变我们在印度的战略。”他确认,上市公司将包括Naspers在印度的所有投资权益。\n\n印度最具侵略性的投资者\n\n过去十年来,Naspers平均每年在印度投入约20%的新资本,这也使印度成为其海外投资的最大市场。到目前为止,Naspers已在印度投资近30亿美元。\n\nNaspers是印度头部的一些互联网公司的最大股东,其投资组合包括在线旅游门户网站MakeMyTrip和外卖公司Swiggy,它还拥有金融科技公司PayU和分类平台Olx。该公司还对电商平台Flipkart进行了投资。去年美国零售巨头沃尔玛(Walmart)收购Flipkart之后,Naspers投资的6.12亿美元为其换来22亿美元回报。\n\n2018年,Naspers对Swiggy和教育科技公司Byju's投注了10亿美元资金,这也使其成为印度最激进的投资者之一。\n\n在印度,Naspers有四个主要的重点战略领域——食品交付、在线分类、金融科技和教育科技。在这些领域中,无一例外它全部选择支持大型企业。\n\n但Naspers如今也在一些新领域寻求突破。最近它在QuikRide投资了1500万美元,这是位于班加罗尔的一家汽车和自行车共享创业公司。\n\n此前,Naspers已经在印度互联网市场进行了多次整合,包括在线旅行和支付领域。\n\n2013年,它收购了公交车票务平台redBus,并将之与2007年孵化的在线旅游公司Ibibo合并,成为市场的第二大玩家。2016年,它又将Ibibo与市场领导者MakeMyTrip合并,并成为其最大股东。\n\nNaspers还拥有在线支付网关PayU,为此它还在2016年以1.3亿美元收购了Citrus Payments。根据花旗集团的一份报告,合并后的实体已成为最大的支付网关公司之一,并且在在线消费信贷等领域也占有一席之地,价值51亿美元,而其估值的一半来源于其印度业务。\n\n\n但此次分拆中,最大的资产却是Naspers在中国互联网巨头腾讯中的股份。18年前,在腾讯用户数量猛增、但流量红利还未显现的时候,来自非洲大陆最南端的Naspers为其雪中送炭。17年后,它对腾讯的投资回报率在4000倍以上。这是互联网史上最成功的一笔投资。\n\n作为腾讯单一最大股东,Naspers曾在去年3月减持腾讯股份1.9亿股,套现近800亿港元,持股比例从33.2%降至31.2%。同时,Naspers宣布将使用其出售腾讯股票所得的收益来重点关注印度市场。\n\n如今Naspers在腾讯中持有的股份仍然超过30%,价值超过1300亿美元。但Naspers在约翰内斯堡证券交易所的市值约为1000亿美元,该公司旗下其他互联网业务实际上不被认为有任何价值,因为腾讯股份的庞大规模扭曲了投资于该公司的动力。\n\n腾讯扶摇直上的价值使Naspers在约翰内斯堡股市所占权重增至四分之一,而五年前这一数字仅为5%。这也迫使许多南非投资者出售该股,毕竟其投资组合中的集中度风险太高了。\n\n“除了向更广泛的投资者开放投资外,此次上市力求减小我们在约翰内斯堡证券交易所的权重,我们相信这将有助于我们在长期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Naspers首席执行官Bob van Dijk表示。\n\n亦步亦趋的好学生:腾讯\n\n由于Naspers在投资腾讯上获得的惊人成功,在印度市场,腾讯成为其亦步亦趋的“徒弟”。2015年后,全球互联网巨头开始在印度捉对厮杀。腾讯和它的最大股东Naspers,联手在印度开始眼花缭乱的动作。\n\n跟随Naspers,  腾讯在印度的投资,以中后期为主。Crunchbase的数据显示,腾讯在2017年披露了70个投资项目,其中36%投向早期项目,23%系后期投资。种子期资金则占已知资金总额的3%左右。\n\n相较阿里巴巴,腾讯进入印度早了三年。自2013年进军印度生态系统以来,腾讯主要进行后期投资,它押注各个赛道的头部玩家,投资额度很少低于5000万美元。迄今为止,它投资了10家公司,投入近20亿美元,社交、外卖、电商、教育、出行等领域均有涉足。其所投注包括Practo、Hike、Flipkart和Ola等一众印度独角兽。\n\n\n2016年8月,印度即时消息应用Hike Messenger完成D轮融资1.75亿美元,由腾讯、富士康领投,该公司的原投资者Tiger Global、软银以及Bharti Enterprises也参与了此次投资。\n\nHike原本是微信的竞争对手,腾讯的这笔投资很直白,对微信在印度市场投了不信任票。由此,腾讯开始调整策略,放弃腾讯产品在印度市场运营,转而投资当地企业,尤其是成熟企业。\n\n根据志象网(The Passage)报道,2017年4月,Flipkart从腾讯、微软和eBay手中融资14亿美元,其中腾讯投入了7亿美元。这是腾讯迄今为止在印度开出的最大支票,因为Flipkart被收购,也是目前腾讯最赚钱的一笔交易。\n\n在沃尔玛以超200亿美元的估值买下Flipkart之后,腾讯手中6%的股权价值在12亿美元左右。此外,腾讯还获得了Flipkart股权的“优先购买权”,如果其他股东有意向阿里巴巴出售股份,则必须要先过腾讯这关。\n\n而腾讯对Flipkart的投资,得益于它的大股东、南非传媒巨头Naspers。在腾讯投资之前,Naspers就已经是Flipkart的股东。腾讯对MakeMyTrip和Swiggy的投资里,也有Naspers的身影。\n\n腾讯目前最成功的投资,当属在线教育领域的新晋独角兽Byju’s。2017年7月,腾讯向Byju’s注入4000万美元,成为了它的主要投资者之一。\n\n而Naspers于2018年又在Swiggy和教育科技公司Byju's部署了10亿美元投资。\n\n但有报道显示,腾讯也在改变策略,与Naspers携手对印度早期创业公司进行投注。\n\n这是因为,莫迪总理的战略部署使得印度在全球创业生态系统版图上异军突起,吸引着全球大企业向印度创业公司迈进。政府倾向于早期阶段或创意阶段初创公司的政策和努力,为许多人提供了展示他们想法的平台。\n\n而腾讯的多元化战略可以避免与其他全球巨头的进一步冲突,使其投资组合更富吸引力。\n\nNaspers首席执行官Bob Van Dijk曾经表示,“我们(Naspers和腾讯)已经完成了若干联合投资——MakeMyTrip和OLX India,他们是少数投资者。他们现在也与我们一起联合投资了Flipkart……腾讯和Naspers都是印度市场的忠实信徒,我们打算在未来一起做更多事情。”\n\n“腾讯依赖症”\n\nNaspers是一家跨国传媒集团,一般称之为“南非报业”。该公司成立于1915年,于1994年9月在约翰内斯堡交易所上市,目前市值非洲第一,2018年福布斯世界排名119。\n\n经过多年发展,Naspers已从一个从事传统印刷的传统媒体公司已发展成为业务涉及多个市场的电子媒体公司(经营范围多达130个国家),同时也是世界性科技投资公司,其投资项目包括腾讯、 Mail.ru (俄罗斯互联网巨头)、Delivery Hero(全球最大外卖公司)和OLX(全球最大分类信息网站)。\n\n2001年,开发出中国即时通讯服务QQ的腾讯刚成立第三年,只拥有1800万用户。Naspers慧眼识英雄,斥资3400万美元入股腾讯,最高峰时握有腾讯超过45%的股份,后因腾讯IPO等稀释至33.2%。\n\n随着腾讯成长为全球第三大市值互联网公司,2018年,Naspers持有的腾讯股份市值超过1500亿美元,加上套现的98.1亿美元,收益增长4950倍,年复合增长率64.94%。\n\n本月,腾讯发布了去年第四季度以及全年的业绩。第四季度,腾讯收入849亿元,同比增长28%,环比增长5%,增速有止跌回升之势,但其净利润同比大跌32%。\n\n\n在2018年全年,腾讯营收达3127亿,再创新高,但同比增速回落至31%,净利润同比增速更是大幅跌至10%。作为对比,其过去两年净利润增速高达40%以上。\n\n\n造成这些问题的最大因素,是腾讯最大的营收来源——网络游戏和17年相比,几乎原地踏步。而网游业务在腾讯营收中占比近三成。\n\n相比过去几年的高增长,腾讯的增速已明显回落。这或许会影响Naspers的心态。\n\n但根本的原因是,和投资腾讯的辉煌业绩相比,Naspers的自身经营一直为投资者诟病。\n\nNaspers相关财报显示,其2016年净利润达27.5亿美元,但如果剔除腾讯股份贡献的收益,实际却亏损3.8亿美元。到2017年,庞大的开发费用和每况愈下的视频娱乐业务,导致Naspers的现金净流出高达1.25亿美元。\n\n2016、2017年财报显示,Naspers的营业利润分别亏损了1.77亿和3.6亿美元,但腾讯的分红却高达1.46亿和1.91亿美元。\n\nNaspers的2018年中报显示,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为3.7亿美元,其中来自腾讯的分红收入为3.35亿美元,该公司仍未摆脱“腾讯依赖症”。\n\n尽管腾讯的网络游戏业务由于政策监管因素几近“哑火”,但其第二大营收来源——其他(云和支付),却同比增长80%,堪称业务增长亮点。\n\n其中,被赋予重望的云业务营收为91亿,增速超过100%,尽管和阿里云前三季170亿的营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但在相关机构评选的中国云计算服务商中,腾讯排进了前三甲。而在17-18年中国云基础设施服务市场、18年上半年的公有云市场,腾讯份额均仅次于阿里云,名列第二。\n\n\n尽管云业务在整个腾讯营收占比尚不高,但随着腾讯持续发力2B业务,云业务有望成为腾讯未来的增长动力之一。\n\nNaspers高管以前曾在公开场合讲过一句话:“十几年来,连马化腾都会时不时减持腾讯,而我们从没抛售过腾讯的任何一股。”\n\n即便在去年3月Naspers减持了2%的腾讯股份,但该公司同时也立下“军令状”:腾讯是世界上所有行业中最优秀的增长性企业之一,至少三年不会进一步减持腾讯股份。\n\n作者:邵世明\n本文原创首发于志象网微信公众号(ID:passagegroup)。\n志象网,见证中国科技企业全球化之路。\n", "_match_score": "6.978556156158447", "url": "http://column.iresearch.cn/b/201903/859413.shtml" }, { "pub_ts": "2019-04-03 15:08:00", "title": "腾讯3000亿大回购的闹剧背后 为何大家对腾讯的普通公告反应这么大?", "content": "4月1日,愚人节,但腾讯一则公告发布后却引发了热议,甚至有人开玩笑说:腾讯的这个操作是不是在愚人节故意为之。\n从腾讯控股发布公告来看,公司计划于2019年5月15日召开股东周年大会,该次大会考虑的事项中包括一项动议,即无条件授予公司董事一般授权,于有关期间行使公司一切权力购回或以其他方式购买公司股份,总数不得超过股份总数的10%。\n要知道,腾讯回购股票10%,这个操作背后涉及的金额可不是小数字。有投资者认为:按照腾讯目前3万多亿的总市值计算,腾讯的回购规模将达到接近3000亿元。\n腾讯真的会要回购这么多股票吗?此次腾讯发布公告的背后,为何市场反应这么大?腾讯的一举一动确实备受外界关注,但这次公告被误读的背后,也真正凸显出腾讯公司的价值不容忽视。\n腾讯回购股票仅仅只是常规操作  往年其实腾讯也有不少回购举动\n\n作为互联网巨头,腾讯的一举一动都可以说得上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平台的影响力不容小觑。腾讯一年一度的股东会本身就有很大的话题关注,这也不难理解为何外界会对它回购股票的举动有很大的反应。为了让大家能理解这一做法,港股研究社先很客观的向大家来解释下腾讯的回购做法为何只是一个常规公告。\n首先我们来具体看看腾讯公告中这部分的原文如下:\n(a)无条件授予本公司董事一般授权,根据一切适用法例及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证券上市规则之规定,于有关期间(定义见下文)行使本公司一切权力购回或以其他方式购买本公司股份,惟所购回或以其他方式购买之股份总数不得超过本决议案通过当日本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百分之十(10%)。\n港股研究社查阅公告,并结合查询腾讯历史公告发现,腾讯近些年来在每年的3月或4月的公告中,都提及了类似的授权。因此,腾讯此番公告只是一项普通授权,部分投资者对于这份公告的解读还是出现了偏差,腾讯的“回购”其实并不会影响它未来的发展。\n虽说有投资者解读腾讯将会花费数千亿规模来回购股票,引发外界对于它的不信任,甚至有部分声音认为难道腾讯的业务发展面临什么样的问题之类的质疑等等。其实回购股票这一做法对于上市企业来说并不是很陌生,美股企业就有不少这样的做法。\n美股企业它们在确立了行业绝对龙头地位之后,同时行业也进入了成熟期进入稳定增长的阶段,公司的布局也成型了并不需要太多资本开支,且对将来的现金流有充分的预期。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公司都选择了大量回购甚至借钱把不属于自己的钱派掉或回购。对于腾讯而言,这种做法它也并不是第一次尝试,其实过去十年它就有四次集中回购。\n根据格隆汇之前的报道,近10年来,腾讯先后经历了4次较为集中的回购行为,每次总回购股数在几百万股不等。\n第一次(2008年9月-2009年1月):腾讯从9月开始至次年1月的5个月期间,腾讯一共从市场上陆续进行了36次大额的回购,期间一共回购了827.3万股,涉及资金超过4亿港元,股价位于40港元至60港元之间。\n第二次(2010年7月):从7月6日开始连续4日在市场回购了262.4万股,股价在133港元左右,共涉资3.55亿港元。此后,股价亦开始上扬,半年后,股价涨至230港元左右,距7月回购时涨幅超7成。\n第三次(2011年8-10月):从8月中旬开始,先后共发起了12次回购操作,共回购671.88万股,回购股价在150港元至180港元之间,共涉及资金11.15亿港元。并且在此后2月仍各有一次回购。\n第四次(2013年3月-4月):为了维稳信心,腾讯于2013年3~4月期间,累计14次出手回购股份,累计回购数量664.3万股,金额达到14.36亿元,其中有9次回购金额在1亿元以上。\n因此,从腾讯这几次的回购动作来看,其实它这种做法也算是见怪不怪,一定程度上它回购股票后也起到了稳住它的股价的作用。只是为何这次外界对于腾讯的这则公告会去过分解读呢?也许还是因为处于转型期的腾讯让投资者对它有些许的不信任,或者说是期待变化。\n腾讯处于转型期间表现不算很稳定 但未来发展方向已经比较明晰\n\n为何腾讯的这则“日常”的通告会引发市场对它回购股票的期待,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腾讯在2018年交出的财报数据都不是很理想,尤其是核心业务的发展增速放缓,受财报影响腾讯的股价跌幅不小。\n翻看腾讯股票走势,从去年以来,它的股价从最高的475.72港元,下跌至252港元之下,当时总市值也已跌破2.6万亿港元。这个跌幅对于腾讯来说损失确实不小,更为重要的是这也预示着投资者对于腾讯的未来发展产生不确定的因素。\n为何腾讯的股价会出现大幅度的回撤?除了受大市转入熊市趋势影响外,最大的原因是2018年来腾讯多个业务出现了一定的增长放缓趋势,尤其是它耐以为根本的游戏及社交领域的业务在陆续受到监管压力和竞争压力下纷纷出现一定的下滑迹象。\n对于腾讯来说,在游戏版号的影响下,后续无法推新的游戏作品面市无疑是个巨大的打击,这也只能让它继续啃现在的老作品。同时随着短视频跟流媒体的快速发展,腾讯在社交领域虽说护城河很牢固,但业务增长尤其是广告收入面临后起之秀的抢夺。对于腾讯来说业务发展确实面临内忧外患的困境,这种情况自然也就反映到它的股价表现上了。\n为了创造新的增长点,腾讯很迫切的需要新业务来为它创营收,因此内部改革也是迫在眉睫。去年9月,腾讯正式启动了历史上第三次重大组织架构调整。具体而言,腾讯将在原有七大事业群(BG)的基础上,保留原有的企业发展事业群(CDG)、互动娱乐事业群(IEG)、技术工程事业群(TEG)、微信事业群(WXG);新成立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平台与内容事业群(PCG)。\n从组织架构调整来看,腾讯的业务一定程度上是在朝B端发力,随着互联网企业在C端的流量殆尽,挖掘出下一个业务增长潜力落脚点很有可能就是在B端上,产业互联网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只是目前腾讯还未在产业互联网领域树立很明显的竞争优势,对于腾讯而言未来的发展仍然面临不小的挑战。\n值得一提的是,4月2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官方显示,首批进口游戏已经下发,总数为30个,审批时间为3月29日。其中,游族网络和腾讯的《权力的游戏?凛冬将至》、网易的《迷室3》、完美世界的《洪潮之焰》等游戏获批。\n当发展方向更为明晰后,腾讯的游戏版号也陆续下发,拥有清晰的发展思路这对于腾讯的发展已经非常重要。与其过于担忧,也许腾讯度过转型的阵痛期后,那又会是不一样的天地。\n本文来源:港股研究社(公众号:ganggushe)ganggu.meigushe.com——旨在帮助中国投资者理解世界,专注报道港股企业,对港股感兴趣的朋友赶紧关注我们", "_match_score": "6.978556156158447", "url": "http://column.iresearch.cn/b/201904/859856.shtml" }, { "pub_ts": "2019-04-08 10:15:00", "title": "偷师腾讯由硬转软 新苹果的游戏业务对腾讯威胁最大", "content": "\n最近一两年,正是全球所有科技互联网企业大幅转型的时候。不仅是BAT对组织架构和战略发展目标进行新的定义,就连“躺着稳稳赚钱”的苹果也透露出转型的决心。\n和以往强化硬件弱化软件不一样,2019年春季苹果发布会上,苹果推出了Apple News+、Apple Card、Apple Arcade、Apple TV+四大互联网服务,其他的硬件产品虽然在近期完成了升级,但竟然没有在这次春季得到曝光机会,实属罕见。\n从苹果此次在互联网服务方面布局来看,这俨然有一种“偷师腾讯”的感觉。从内容服务、游戏到自制剧、信用卡,此前与苹果虽有一些纠纷但整体还算合作愉快的腾讯,悄然间仿佛就成为了苹果不得不防的对手。\n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未来苹果和腾讯会不会正面开打呢?苹果如果与腾讯真的正面PK,究竟谁的胜算会更大一点呢?从这次春季发布会开始,相信整个苹果也彻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能否在互联网服务领域再造一个新苹果,这是一个极有想象力却充满挑战的计划。\n变“软”的苹果,短期内对腾讯的影响并不会很大\n首先,刚刚大力涉足互联网软服务的苹果,不管是对腾讯还是对其他的互联网服务巨头企业,攻击性都不算很强。\n\n以苹果此次新推出的Apple News+为例,作为Apple News的升级版,此次又新增了300多种杂志的订阅,其中还包括了《洛杉矶时报》、《华尔街日报》等知名纸媒。其运营等核心模式是每月收费9.99美元,首月可免费使用,并支持家庭分享,无需额外付费。\n一方面,在短期内,Apple News+还只是在美国、加拿大上线,未来也就是登陆欧洲,这暂无中国地区的计划,这意味着苹果Apple News+要撼动如今中国市场的新闻市场基本不可能。\n另外一方面,纵然苹果Apple News+能解决资质内容审核等问题,成功进入中国新闻市场,但Apple News+的模式在国内或许完全走不通。在大多数中国网民还没有养成对新闻内容按月付费习惯的情况下,很多安卓手机的信息流都是依靠流量广告来实现盈利,Apple News+走订阅模式短期内在中国也很难走通。\n从这个角度来看,Apple News+虽然对标了腾讯的内容业务,但在腾讯目前主要服务客户还是国内用户的前提下,Apple News+对腾讯的影响还是很小。 \n同样的情况,尽管苹果Apple Card、Apple TV+在业务内容方面也对标了腾讯的支付和视频自制剧,但也因为模式并非一模一样且市场环境不一样的因素,短期内依旧无法给腾讯带来比较大的影响。\n苹果的游戏或是腾讯最大的威胁?\n在中国以外的市场上,凭借着苹果所推出的这些互联网软服务和其渠道优势,其想要实现现有收入翻番的目标,可谓是轻轻松松。\n上一财季,根据苹果的财报数据显示,苹果包括Apple Music 、AppStore和iTunes等服务在内的软件服务营收为108.75亿美元,同比增长19%,成为仅次于硬件的第二大收入来源。在如今Apple News+、Apple Card、Apple Arcade、Apple TV+四大现金流的服务加持下,此前苹果生态中大量的服务企业的收入,一定会有很大规模落入苹果囊中。\n从新闻订阅、视频订阅、信用卡方面,苹果也许短期内都难以撼动包括Netflix这些细分领域巨头的地位,但在多个市场都出现苹果硬件销量下滑情况的时候,如果结合了收购、自研、自制等多种方式去进行持续的市场争夺,至少苹果是可以在这些互联网服务领域都分一杯羹的。\n但对于腾讯而言,苹果对其最大的威胁或许还在游戏上。苹果此番推出的Apple Arcade游戏订阅服务,本质就是一种游戏会员制的商业模式。用户只需要购买了Apple Arcade的服务,就可以畅玩Apple Arcade能提供的所有游戏,不仅不会再有游戏内广告,同时也不会再产生额外的费用。\n苹果方面表示,Apple Arcade游戏订阅服务将于秋季上线,支持150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已经准备了超过100款游戏,并且Annapurna Interactive、Bossa Studios、Cartoon Network、Finji、Giant Squid、Klei Entertainment、Konami、LEGO、Mistwalker Corporation、SEGA、Snowman、ustwo games 等开发商制作的游戏都在这其中。\n从模式和市场角度,苹果此举对于腾讯的威胁是巨大的,尤其是会影响到腾讯游戏业务收入的增长。\n大渠道VS更大的渠道,腾讯海外发展会受更大制约\n在中国市场,腾讯游戏被视为一个非常强势却非常有价值的游戏渠道。一款游戏只要被腾讯代理发行,这款游戏的成绩再差也差不到哪里去,很多游戏开发者就以能够被腾讯代理为目标进行游戏的研发。\n(1)强势的腾讯渠道,在苹果面前很难强势起来\n但在苹果面前,腾讯并不算一个需要苹果仰望的渠道,甚至苹果比腾讯还更为强势。根据腾讯发布的2018年年报数据显示,腾讯2018年全年的网络游戏为1040亿元,同比增长6%。其中,智能手机游戏业务收入778亿元,同比增长24%,PC端游收入为506亿元,同比下降8%。\n\n而根据数据调研机构Newzoo最新报告,2017年苹果公司游戏收入80.37亿美元,在全球上市公司中排名第三。并且在2018年上半年的时候,苹果的游戏收入已经达到44亿,比2017年上半年多出7亿。\n从这两组数据对比,我们可以看出,手游收入在腾讯游戏收入的占比中越来越高。而之所以腾讯和苹果在2018年的游戏收入都不错,核心原因在于腾讯的游戏收入会有部分给到苹果,在2018Q1季度未限制版号的时候,两者增速都不错。\n腾讯是全球鼎鼎有名的游戏公司,集游戏发行运营自研为一体。而苹果游戏的收入模式,就是对所有商家APP store的游戏收取30%的分成。仅仅只是依靠分成,苹果就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公司,这意味着从苹果渠道带去的游戏营收至少还得乘3倍。\n举个例子,在2018年上半年,腾讯游戏收入为102亿美金,而苹果游戏带来的总营收至少就是(44/0.3=146.6亿)美金,这其中还不包括给游戏品牌带来的其他流量附加值以及一些绕开苹果交易的金额。\n毫不夸张的说,在手游这个领域,苹果早就已经是全球第一的发行渠道。全球几乎所有的知名手游公司都和苹果有着非常密切的合作关系,这样的渠道价值某种意义上来说确实能比腾讯更为强势。当这样的公司不想只做抽成而想更多深入到游戏发行运营中来,这对于腾讯来说显然不是一件好事。\n在以往的博弈中,凭借着大量的收入,腾讯还可以持续与苹果进行周旋,但苹果如果自己推游戏订阅甚至做更多发行方面的事情,腾讯是没有比现在更好的条件与苹果谈判的。纵然短时间内苹果的游戏订阅服务也不会来到中国市场,但至少在全球方面腾讯会碰到比自己更大更强势的渠道。\n一个很小的合作让步,对于腾讯来说就是数亿甚至数十亿收入的拱手让人,这让人很无力。\n(2)受限于市场环境,腾讯很难在中国游戏市场复制Apple Arcad\n那么,如果赶在Apple Arcade进入中国市场之前,依托于腾讯在中国游戏绝对的强势地位,直接做一个Apple Arcade呢?这听上去是一个很美好的事情,但实际做起来却是没那么容易。\n首先,在中国游戏市场,免费玩游戏然后通过内置道具收费才是主流,虽然包括莉莉丝剑与家园在内的一些游戏,目前也主打订阅会员然后每日领取道具福利的方式在发展,但在国内市场靠订阅做的成功的游戏还很少。\n游戏厂商的收入,要么靠内置广告的浏览,要么就靠免费玩游戏通过内置收费道具变现。如果将“氪金”能力强的游戏做成订阅后免费,这不仅会影响到各大游戏厂商的收入,同时还会要求对现有的游戏产品设计进行大变革。\n因为现在大多数的中国游戏市场产品,从新手引导、数值、策划这些环节,都是为了吸引用户付费买道具,真正会用心保持游戏好玩性而非氪金强的团队,能长期较好存活着的并不多。\n所以,纵然腾讯有实力在国内吸引到数百款游戏来联合给玩家提供按月订阅服务,由于用户付费意识还需要培育,价格太高用户接受不了,价格太低一大堆游戏公司的收入都将大幅收到影响,其中还包括腾讯自己的收入受到影响,这显然是一件不现实的事情。\n但如果未来Apple Arcade能进入中国市场,这也许却不一样了。依托于APP Store平时建立的付费习惯,尤其是如今一些订阅简单退订很麻烦的服务,这就能够在一些引导培育后大力推动Apple Arcade的作品。并且,中国玩家对国外游戏一直都有需求,甚至Apple Arcade的游戏作品在创意上、玩法上可能会比很多中国游戏有优势,那么Apple Arcade反而可以在中国市场也收割一批用户。\n这对于腾讯来说,无疑就面临着一个非常艰难的选择。不过,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政策限制的因素,Apple Arcade的中国版如果要上线,也极有可能会选择与腾讯或者腾讯关联公司建立合资公司,这似乎是腾讯的一个机会,但同时也不排除苹果会将这个合作伙伴的机会给到字节跳动,毕竟此前苹果与今日头条的联系也比较频繁。\n(3)Apple Arcade如若在海外崛起,腾讯游戏海外增长或受阻碍\n除了在中国市场很难通过提前布局去建立竞争壁垒防御Apple Arcade以外,作为腾讯游戏、网易游戏的重要增长点,海外游戏市场或许会因为Apple Arcade的入局发生不一样的变化。\n腾讯在海外游戏的投资布局很大,其中就包括了以制作精品闻名的supercell。为什么腾讯会有大量的海外游戏厂商会选择和腾讯合作甚至愿意被腾讯收购或投资?核心的就在于腾讯在全球尤其是在中国市场的发行运营能力。\n按照Apple Arcade目前的规划内容,这就有点像是一个顶尖名牌大学。全球所有游戏公司如果能够在游戏质量、创意上达到Apple Arcade的要求,依托于Apple Arcade未来不容小觑的订阅量,能够入选Apple Arcade,也许这对于很多独立开发者或者中小型开发团队,就是一个难得的契机。\n这时候,Apple Arcade也许会抢走全球市场上很多不错的游戏团队,甚至很大概率会对部分优质资源进行投资。这对于腾讯来说,如果还要被现金流和渠道优势更大的苹果来抢游戏产品、游戏团队、投资标的,这必然会影响到腾讯在海外市场的布局。\n本身海外市场对于腾讯、网易来说,就是一个巨大的增长点。苹果在硬件受阻之后,偷师腾讯,反而是依照苹果在海外市场的优势,提前加速把腾讯游戏全球市场计划去推进,这是一个非常无奈的事情。在这个大趋势下,继续强化自研能力上的优势,或许是应对苹果游戏业务凶猛发展的最好手段。\n整体来说,按照目前苹果的困境,作为以互联网服务和投资闻名的腾讯公司,一定会是苹果深度研究学习的对象。在此次苹果推出的几项互联网服务中,对中国互联网企业影响最大的还是Apple Arcade。\n苹果的野心和后续的目标,也许就是希望通过互联网服务再造一个新苹果。究竟苹果能否创造一个这样的奇迹,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n\n本文首发于CSDN\n文 |小谦,小谦笔记(http://xiaoqianbiji.com/)创始人,互联网观察员,数十家科技媒体专栏作者,微信请联系net1996,转载请注明版权\n", "_match_score": "6.978556156158447", "url": "http://column.iresearch.cn/b/201904/860157.shtml" } ], "ret_code": 0 } }

用户名: zhangruinan

电话: 17621951608

微博:

进制数据介绍:

企业和程序员可以通过进制数据封装的API或SDK极速接入其他数据资源,同时进制数据提供数据交易等服务。通过进制数据,不仅开发成本极大降低,而且可以获得其他丰富的数据服务:数据交易,数据分析,区块链Token管理等服务。

 

 

联系我们:

电话:173-6457-5198

QQ① 群:792473404

客服 QQ:1643296538

微信客服:binstds

                                      扫描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9:00 - 21:00(其中周三为 9:00 - 18:00) 

周六 9:00 - 12:00(节假日除外) 

 

 

进制数据团队

 

 

2020.01.01

 

 

 

 

 


其他服务商
热门API推荐
相关API推荐